2020年9月,我國清晰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方針。2022年6月15日,新京報樹立零碳研討院,怎么精確了解和掌握雙碳方針趨勢?碳中和布景下,不同工業和企業面對哪些時機和應戰?研討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報》,研討最新雙碳方針、威望聲響、低碳樣本等要點內容,并進行剖析解讀。
目錄
>>>方針速遞
1. 工信部等四部分:布局電動氫能航空,打開綠色航空制作業
2. 交通部等九部分: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方針,推動綠色出行
3. 工信部:構建算力“碳中和等級”指標系統
4. 北京:打造碳減排碳達峰科技立異系統
5. 深圳:施行“碳達峰十大舉動”
6. 全球首個綠氫減排方法學獲批
7. 寧德年代第4家零碳工廠獲認證
8. 隆基發布全球首款搭載BC電池的BIPV產品
9. 歐盟經過更急進的可再生動力指令
10.歐盟新任氣候專員許諾2040年前削減90%排放量
>>>專題碳討
新動力飛機能否支撐起航空業的零碳未來?
正文
一、方針速遞
A、威望聲響
1. 工信部等四部分:布局電動氫能航空,打開綠色航空制作業
10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能部、財政部、我國民用航空局等四部分聯合印發《綠色航空制作業打開大綱(2023—2035年)》,其間提出,到2025年,運用可繼續航空燃料的國產民用飛機完結演示運用,電動通航飛機投入商業運用,電動筆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完結試點運轉,氫動力飛機要害技能完結可行性驗證,綠色航空根底設備不斷夯實。
零碳解讀:航空業占到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的2%-3%,打開綠色低碳航空一向備受社會各界重視。一起,打開新一代低碳飛舉動力系統也是新一輪航空科技革新和工業革新的重要方向。此次大綱從可繼續航空燃料運用、電動筆直起降航空器試點、氫動力飛機技能驗證等方面布局未來航空工業,指出了我國綠色航空工業打開的方向。
2. 交通部等九部分: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方針,推動綠色出行
10月8日,交通運輸部、國家打開變革委等9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繼續打開的若干定見》,定見提出,各地在保證新動力城市公交車輛夜間充電履行低谷電價的根底上,結合新動力城市公交車輛日間補電需求,可在日間設置部分時段履行低谷電價,以引導新動力城市公交車輛更多在低谷時段充電。
零碳解讀:城市公交電動化可有用促進交通范疇低碳打開,構成全民綠色出行的生活方法。當時,城市公交車首要運用夜間低谷電價進行充電補能,在白日運轉。此次交通運輸部和發改委鼓舞當地為公交車設置日間低谷電價,這將進一步下降城市新動力公交車輛的運營本錢,鼓舞電動公交車輛更多投入運轉,然后更多促進綠色出行。
3.工信部:構建算力“碳中和等級”指標系統
10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心網信辦、央行等六部分聯合印發《算力根底設備高質量打開舉動計劃》,其間“算力+動力”方面提出,前進資源運用和算力碳效水平,打開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建造,引導商場運用綠色低碳算力,活躍引進綠色動力,鼓舞算力中心選用源網荷儲等技能,逐漸前進算力設備綠電運用率。
零碳解讀:跟著數字年代的到來,數據和算力設備規劃快速強大,已逐漸打開成為經濟社會新式根底設備和新式出產力。算力在前進經濟社會出產功率的一起,其自身的綠色低碳打開也備受重視。此次舉動計劃提出要引導算力工業鏈各環節整理核算碳腳印,打開算力運用碳效核對與評價。未來,綠色動力+算力設備等綠色低碳根底設備需求將激增。
B、當地實踐
4.北京:打造碳減排碳達峰科技立異系統
近來,北京市發布《北京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立異舉動計劃》,計劃提出,到2025年,與超大型城市特征相適應的碳減排碳達峰科技支撐才能明顯前進。為此,計劃列出35項要點使命,要點提到了氫能要害技能、儲能技能、轎車新動力化、動力互聯與供需互動技能、低濃度二氧化碳捕集運用與貯存技能、負碳與碳轉化前沿技能等。
零碳解讀:北京是國家戰略科技力氣和國際科技立異中心會集承載體,在打開綠色低碳技能方面具有雄厚根底和先發優勢。此次,北京計劃在綠色低碳范疇列出了35項科技立異要點使命,并提出將探求“揭榜制”“賽馬制”“里程碑制”等新式科研安排和查核方法,估計為綠色低碳技能的立異運用供給完善的機制保證。
5.深圳:施行“碳達峰十大舉動”
10月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布《深圳市碳達峰施行計劃》,提出施行“碳達峰十大舉動”。其間,清晰提出在“十四五”期間首先樹立并施行碳排放雙控準則,成為全國唯一在碳達峰施行計劃中清晰提出樹立并施行碳排放雙控準則的城市。
零碳解讀:深圳工業結構和工業晉級較好,綠色低碳打開根底杰出,碳排放總量和碳排放強度在全國處于較低水平,在雙碳方針和準則改變方面具有先行先試的條件。此次,深圳碳達峰施行計劃特別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間,在全國首先樹立并施行碳排放雙控準則,這將為全國動力雙控向碳排放雙控準則改變供給名貴經歷。
C、企業舉動
6.全球首個綠氫減排方法學獲批
近來,全球首個可再生動力制氫減排方法學在聯合國清潔打開機制履行理事會(CDM EB)第119次會議上批閱經過,正式成為清潔打開機制(CDM)第124個大型方法學,填補了全球可再生動力制氫碳減排方法學的空白。該方法學由我國氫能聯盟研討院牽頭,上海環交所、國家動力集團國華出資(氫能公司)等安排一起參加和開發。
零碳解讀:氫能是未來動力,打開可再生動力制氫是大勢所趨。當時,限制可再生動力制氫的首要難題在于技能和本錢問題。綠氫減排方法學的經過遷就能夠將綠氫減排量簽發為CER(核證減排量),助力開發綠氫碳財物,前進可再生動力制氫項目收益率,對綠氫工業化規劃化打開起到重要推動效果。
7.寧德年代第4家零碳工廠獲認證
近來,寧德年代全資子公司——成都市新津年代新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全球聞名認證安排SGS頒布的PAS2060碳中和認證證書,正式躋身零碳工廠隊伍,成為寧德年代第4家獲此認證的零碳工廠。至此,寧德年代旗下共有4家工廠入榜零碳工廠,獲評數量和速度在新動力職業遙遙領先。
零碳解讀:電池在促進新動力轎車和新式電力系統建造方面發揮著重要效果,是完結“雙碳”方針的重要支撐。但其產品出產進程自身存在較高的碳排放和污染問題。零碳工廠建造是倒逼電池出產企業削減碳排放的、完結工廠和產品核算邊界內凈零排放的重要辦法。自2022年3月,寧德年代宜賓工廠建成全球首家電池零碳工廠以來,寧德年代在零碳工廠建造方面不斷加速。
8.隆基發布全球首款搭載BC電池的BIPV產品
近來,隆基綠能攜手森特股份在北京發布全新一代修建光伏一體化(BIPV)產品——隆頂4.0。據悉,隆頂4.0產品是全球首款搭載BC類電池的BIPV產品,隆頂4.0產品相較于隆頂3.0產品,取消了柵線,在完結高功率的一起,統籌高顏值,愈加契合修建場景的運用。在平等屋面,隆頂4.0產品歸納發電量前進8%以上。
零碳解讀:BIPV可有用下降修建物能耗,是打開低碳、零碳修建的重要方向。一起,BIPV要具有高效、安全、牢靠的根本要求。作為晶硅電池未來打開的干流,隆基的隆頂4.0產品可完結30年發電功率大于86.9%的高效電能轉化才能,全面延伸發電時刻,為用戶供給25年安全、安穩、牢靠的收益保證。
D、國際亮點
9.歐盟經過更急進的可再生動力指令
10月9日,歐盟理事會經過修訂后可再生動力指令(Renewables Energy Directive)和 ReFuelEU 航空法規,歐盟現在具有包括一切要害經濟部分的具有法令約束力的氣候方針。依據新的可再生動力指令,歐盟將在2030年前將可再生動力在全體動力消耗中的占比從之前的32%大幅前進到42.5%,并額定添加2.5%的指示性彌補,以完結45%的方針。
零碳解讀:此次,可再生動力指令和航空法規的經過,預示著歐盟將在可再生動力和航空范疇采納更多辦法,也標志著歐盟“Fit for 55”立法計劃的終究兩個支柱建立完結。2019年歐盟發布《綠色協議》并經過了一系列提案使歐盟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削減至少55%的方針,這些法案一起構成了“Fit for 55” 一攬子辦法。
10.歐盟新任氣候專員許諾2040年前削減90%排放量
近來,歐盟新任氣候專員Wopke Hoekstra許諾,他期望在204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削減90%。據悉,歐盟委員會將在下一年一季度正式提出2040年氣候方針計劃,并交由各成員國和歐洲議會同意。歐盟發言人標明終究抉擇將由歐盟成員國合議作出,成果沒有確認。
零碳解讀:溫室氣體排放削減事關歐盟動力和工業的全面轉型。此前,歐盟提出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削減至少55%的方針,若歐盟新任氣候專員2040年前削減90%排放量的許諾成為事實,歐盟將不得不在化石動力運用、可再生動力占比等方面采納更為急進的辦法。
二、專題碳討
新動力飛機能否支撐起航空業的綠色未來?
10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能部、財政部、我國民用航空局等四部分聯合發布《綠色航空制作業打開大綱(2023—2035年)》,提出,力求到2025年電動通航飛機投入商業運用;到2035年,新動力航空器成為打開干流。其間,可繼續航空燃料、電動飛機、氫能航空成為打開綠色航空的三大要點方向。
圖/IC
航空業的高排放問題一向備受重視。近來,歐盟理事會也經過修訂后ReFuelEU 航空法規,添加對可繼續航空燃料(SAF)的需求和供給,這種燃料的二氧化碳凈排放量為零或低于化石燃料火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加速推動航空業的低碳減排。未來,航空業綠色低碳轉型途徑是什么,以新動力飛機代表的新一代動力系統飛機能否支撐整個航空業的綠色未來,這是整個職業需求考慮的問題。
航空業已根本建立凈零碳排放的一起方針和道路圖
數據顯現,航空業占到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的2%-3%,但因其特性的不同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中備受重視。航空業碳排放量雖不太高,但職業脫碳減排難度、增加速度快和其高空排放特性使航空業對全球碳排放和氣候變化有著較大影響。
圖/IC
例如,在飛機燃料根本以化石燃料為主的情況下,飛機發起時機排出水和二氧化碳,以及還有一些沒有徹底焚燒的副產品,在特定的高度和環境下會構成“凝結束跡”,即飛機云。飛機云的輻射逼迫能較大,在某種計算方法下,這會使得全球變暖的效應成倍添加。依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近的一份陳述,在航空對全球變暖的影響中,大約有35%的影響是由飛機在空中留下的飛機尾跡形成的。
在碳達峰和氣候變化議題日益重要的布景下,航空業減排提上日程。2021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在其77屆年會上同意了2050年完結凈零排放的抉擇,大幅前進了之前較2005年減排50%的方針;2022年10月,國際民航安排(ICAO)建立了長時間氣候方針,在2050年前完結國際航空事務凈零排放,這意味著各國政府和業界樂意暫時放置爭端,齊心協力向2050年完結凈零碳排放同一方針進發。本年6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第79屆年度大會發布了關于航空業2050年完結凈零碳排放的一系列道路圖,涉及到飛機技能、動力根底設備、運營、財政和面向凈零碳排放的方針考慮等多個方面方針行動。
與此一起,我國也活躍推動航空業綠色打開。2022年頭,《“十四五”民航綠色打開專項規劃》發布,提出民航業綠色轉型要堅持動力低碳化,并將此作為職業綠色轉型的主戰場,盡力推動可繼續航空燃料商業運用獲得打破。近期,《綠色航空制作業打開大綱(2023—2035年)》從航空制作的視點,堅持多技能道路并重,活躍探求綠色航空新范疇新賽道。在著重可繼續航空燃料運用的一起,杰出電動和氫能等新一代航空動力飛機的研制和運用,致力于從源頭前進航空業的自主減排量。
怎么削減飛機碳排放?可繼續航空燃料成中短期內的有用技能途徑
促進航空業綠色低碳打開的途徑較為多樣,首要有技能和功率前進、碳抵消服務、碳抵消和碳捕捉、可繼續航空燃料運用(SAF)和航空器技能立異等。
圖/IC
其間,技能和功率前進首要指飛機輕質資料的研制、空氣動力學功率和燃油功率等,這能夠有用下降飛機的能耗,然后削減碳排放。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現,1990年以來,每客公里的燃油消耗量已削減一半。而碳抵消服務首要指航空企業經過購買森林保護項目等的碳信譽額度來抵消飛翔進程所發生的碳排放,為其供給一種快速消減碳腳印的途徑。比較直接減排技能,現在碳抵消服務爭議較大,首要用于航空企業節省本錢及“綠色宣揚”。
比較航空器技能的前進,可繼續燃料好像是中短期內航空業減排的最有一致的技能途徑。因為航空業對高燃料密度,低溫環境耐受及運用安全性上有更為嚴苛的要求,燃油形式在短時期內很難被其他動力局勢代替。一起,在航空企業運轉中,95%以上的動力消耗和碳排放來自于航油,也是航司最大的運營本錢項目之一,打開可繼續航空燃料成為完結民航業深度脫碳的最優手法。
可繼續航空燃料是指在出產和運用進程中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燃料,與首要由石油煉制而成的航空燃料比較,能夠下降約80%的二氧化碳排放?,F在,可繼續航空燃料的首要來歷有生物燃料、氫燃料等多種形式。依據IATA發布數據顯現,到2050年,SAF估計將供給完結凈零排放所需的約62%的碳減排。
我國很早便布局SAF運用方面的驗證作業,并逐漸在飛機交給以及商業運營的飛翔中開端前進SAF運用的規模。在2011年10月,由我國國航、我國石油、波音公司和霍尼韋爾UOP一起協作,我國初次航空可繼續生物燃料驗證飛翔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成功施行。此次試飛中運用的源自麻風樹的生物航空燃料以1:1的份額與產自石油的航空燃料混合,為履行試飛的波音747-400型飛機的一個引擎供給動力。2023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期間,空客與中航油簽定戰略協作備忘錄,將協作探求SAF燃料源頭的多樣化打開,優化SAF燃料工業供給鏈,前進SAF燃料的出產和運用。
但SAF受方針、發起機技能、動力根底設備等要素影響,且出產本錢較高,成為限制其運用的要害要素。如占有干流的先進生物燃料是一個更具可行性的短期計劃,但其來歷渙散、供給鏈難以構建、搜集本錢昂揚,成為限制可繼續航空燃料運用遍及的痛點。因而,盡管SAF的降碳效果明顯,但其運用仍受限,SAF詳細的技能和商業途徑仍有待清晰。
完結零碳飛翔:新動力飛機還有多遠?
盡管以上評論的航空業減排途徑更具有可行性,但從更久遠的打開來看,研制出徹底不發生碳排放的飛翔器,如開發初純電動飛機、混動動力飛機和氫能飛機,是完結航空業“零碳飛翔”的終極抱負場景。
圖/IC
航空業不僅是碳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備受重視的范疇,也是國際首要國家工業競賽的重要陣地。因而,將減排的壓力轉化為動力和時機,打開新一代航空器及推動動力系統,已經成為國際首要國家和首要飛機制作廠商的戰略挑選。這不僅能夠前進飛機自身的自主減排才能,還能夠增強對其他國家航空工業的競賽優勢,是航空業打開的未來。
近年來,跟著新動力工業的打開,新資料、電池等技能不斷獲得打破,電動飛機的打開勢頭迅猛。未來,新動力飛機能否像現在的新動力轎車相同快速代替燃油車呢?
有研討標明,電池組的比能量密度能夠在本世紀中葉前后到達 800 瓦時/千克,即在 2050 年左右,鋰離子電池將能夠為單通道 A320 型飛機或波音 737 型飛機供給不間斷飛翔 約 1110 公里所需的動力。在堅持技能安穩前進情況下,最大航程2200公里的全電動飛機將在本世紀下半葉有望代替 80% 以上的燃油飛機。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現在正在開發的一切燃料技能中,電池能供給的功率最小,但分量最大。未來30年或更長時期,用純電動飛機搭載100名以上乘客好像不太實際。但從此次《綠色航空制作業打開大綱(2023-2035年)》布置和打開方針看,未來5-10年在城市低空航運城商場景中,eVTOL、輕小型固定翼電動飛機、新動力無人機等立異產品運用將加速出現。
新京報零碳研討院研討員 任大明
修改 陶野 校正 陳荻雁
鏈接
新京報零碳研討院樹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為方針尋求,打造集內容、數據、服務、調研陳述、活動于一體的新式產品,旨在為雙碳作業供給智力支撐與融媒支撐。零碳研討院會記載“雙碳”打開、立異科普產品、打造高端智庫、研制職業和當地綠色數據庫、構建“雙碳”咨詢系統、建立交流平臺、安排公益活動、發布調研陳述、評選優異事例。
電話 1312663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