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歐盟對華電動轎車反補貼查詢案迎來新進展。美國彭博社28日報導稱,經過推延后,歐盟方案于10月4日就是否對我國電動轎車加征關稅進行表決投票。當時,中歐代表正在布魯塞爾進行嚴密商量,以尋求代替加征關稅的處理方案。承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標明,歐盟以為這一對華方針非常要害,商量顯示出中歐致力于經過交流洽談處理交易爭端。
日期推延的背面
間隔歐盟委員會(簡稱“歐委會”)上一年10月對我國電動轎車敞開反補貼查詢已曩昔近一年。本年7月,歐委會開端對從我國進口的純電動轎車征收暫時反補貼稅。歐委會原定于9月25日招集27個成員國進行投票,以決議是否將現在暫時性關稅延伸為至少5年的永久關稅。歐盟各國現已收到相關草案。
日前,我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赴歐洲就反補貼案與歐盟方面進行商量。德國《出資周刊》28日征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投票時刻將推延至10月4日,但仍或許再變。由于相關團隊在與我國就尋求友愛處理方案并防止新稅進行商洽,投票略有推延。
“這反映了歐盟內部的對立與糾結心態。”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轎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曉紅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標明,投票日期推延,標明歐盟想要經過商洽獲得一個讓自己滿足的成果。
彭博社25日報導稱,知情人士泄漏歐盟正致力于在草案中添加一項條款,以使中歐商洽在投票表決后也能進行。孫曉紅說,這意味著即便投票經過,法規內容也可在后續商洽中調整,“以到達中歐兩邊都可以承受的程度”。
28日,對外經濟交易大學國家安全與管理研究院研究員梁懷新對《環球時報》記者剖析稱,這反映了兩個實際:一方面是歐盟國家之間在這個問題上方針和諧的難度,各方的訴求差異顯著;另一方面,歐盟國家仍是以為這個經貿范疇的對華方針非常要害,需要在歐盟層面構成一致聲響。
歐盟內部存在不同聲響
依照歐盟議事程序,若有15個成員國(且需占歐盟65%人口)投對立票,加征關稅的方案就會被放置。不然歐盟將在10%的規范轎車進口關稅根底上,對從我國進口的電動轎車加征從7.8%到35.3%不等的關稅。
《環球時報》記者關注到,現在歐盟內部在是否對華電動轎車加征關稅問題上呈現了不合。彭博社稱,德國、西班牙等國正告不要加征關稅,由于這或將引發“交易戰”。但意大利、丹麥等國家支撐這一辦法。
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上星期一在柏林標明,出于對后續爭端的憂慮,不贊成征收反補貼稅。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24日說,匈牙利對立歐盟對我國電動轎車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做法。他說,歐盟的清晰利益在于開展與我國的協作,而不是加重互相的抵觸。西班牙輔弼桑切斯本月11日也標明,歐盟應該重新考慮對華電動轎車加征關稅的方案。
梁懷新告知記者,現階段歐盟內部呈現不同聲響的原因是各國電動轎車工業規劃、國內綠色方針影響力等狀況各不相同,特別是在這一輪的逆全球化思潮中,一些歐洲國家政治右傾化比較顯著?!耙蚨趯θA電動轎車問題上,其實反映的是歐洲國家內部工業根底、政治思潮等方面的深層次差異?!?/span>
若加征關稅,或許帶來哪些影響?
香港《南華早報》日前報導稱,歐洲商界首領對行將出臺的一系列歐盟立法的結果宣布正告,稱或許導致部分供應鏈“脫鉤”。報導征引剖析人士的話稱,這些抵觸是“一種更深層次疾病的癥狀”,與全球交易系統中日益擴展的距離有關。
“一方面,會顯著沖擊中歐經貿關系,轎車工業首戰之地。另一方面,經貿方面的不堅定也會反作用于中歐政治關系,帶來一系列不確定。”梁懷新說。
詳細到轎車工業上,《環球時報》記者關注到,現在歐盟在綠色轉型方面遭受應戰,不少剖析以為,攪擾對華經貿協作更將阻止這一進程。歐洲新聞電視臺日前報導稱,據歐洲轎車制造商協會計算,本年8月,歐盟純電動轎車的注冊量下降43.9%,其總市場份額從一年前的21%下滑至14.4%。而這是本年接連第四個月下降。該職業呼吁方針擬定者供給協助,稱假如不采納任何辦法,轉型過渡不只會讓轎車制造商支付昂揚的價值,還會影響經濟自身,并危及歐盟的零排放方針。
孫曉紅說,當時歐洲新能源轎車銷量和開展走勢都不容樂觀。歐洲全體上對開展新能源轎車以及氣候方針發生不堅定,加征關稅會進一步影響它們的電動化和綠色開展進程。
“歐盟只擬定了氣候方針卻沒有新能源轎車工業方針,使得該工業缺少開展動力。”孫曉紅標明,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要害原材料法》等相關方針都是“零敲碎打”,缺少系統性、實操性和實施細則,因而即便歐盟設置了維護本鄉企業的關稅高墻,從轎車工業鏈視點來看,歐盟現已沒有滿足的競爭力。
來歷: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