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個微信老友?
博主“吃餅達人王小美”前不久發布了一條微博宣稱,微信老友上限是10004個,圖片顯現他一個老友一個老友的加,直到被提示老友數量已達上限。這引得不少網友在談論區戲弄“笑死,底子沒這么多老友”“這怎樣還有零有整的”。
圖源:微博截圖
隨后,騰訊客服回應稱,微信老友數量上限約1萬個,并沒有精確的數字。換句話說,不同用戶的微信老友上限或許還不相同。
圖源:騰訊客服截圖
那么,為什么微信老友數量上限是1萬個左右?這么多人,聊得過來嗎?
咱們能知道這么多人嗎?
微信老友數量上限,并非一開始便是1萬人左右。
曾經,微信老友數量上限一度是5000人,后來被發現也可以加超越5000人。依據微信創始人張小龍的說法,微信的老友上限是5040人,這一設定源自柏拉圖的作品《理想國》。
書中設想了一個完美和杰出的城邦,而柏拉圖核算以為理想國的人數應為5040人。他以為,5040是一個可以被1-10之間的恣意數整除的數,在分配、交稅、戰役及其他公共活動方面都十分便于區分。
跟著人們運用交際媒體的時刻越來越多、觸摸的人群越來越廣,微信也依據狀況更改了老友數量的上限。騰訊官方表明,微信現在最多可以添加約1萬個老友(包含大眾號個數,但不包含群、企業微信聯系人)。
與微信比較,QQ的老友數量上限要低得多。一般QQ用戶添加老友最高上限是3000人,超級會員用戶最高上限是5000人。
圖源:騰訊客服截圖
這和QQ用戶的年紀散布有關。
騰訊QQ 在 2019 年曾發布過一份《00后在QQ》陳述,指出,QQ 會員用戶中,00 后占有一半以上, QQ 空間說說發布量中,00 后貢獻了 67% 的份額。易觀的計算數據顯現,QQ用戶中 95 后占比高于 25%,活潑浸透率 TGI(某一集體比較悉數集體對某款App的感興趣程度)高于微信。
可見,長時刻“駐守”在QQ的用戶大多年紀較小,交際圈子也或許相對較小,這或許是QQ老友上限低的原因。
還有一點,便是用QQ的人越來越少了。
本年11月15日,騰訊控股發布了到9月30日的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其間說到,QQ移動終端月活賬戶數5.58億,同比下滑3%;微信及WeChat兼并月活賬戶數13.36億,同比添加2%。微信的月活已經是QQ的兩倍多,簡直完成了對我國人口的全量掩蓋,大部分人都依托微信來維系自己的交際網絡,天然不會在QQ上加太多人。
可是,無論是QQ的3000人或5000人,仍是微信的1萬,咱們會到達這個上限嗎?咱們真的知道這么多人嗎?
牛津大學學者、聞名數據資料網站“數據化咱們的國際”創始人馬克斯·羅瑟于2023年6月宣布了一篇名為《咱們個人經歷的局限性和計算學的價值》的文章。
羅瑟引述了2010年美國的一項計算學研討。該項研討發現,假如將知道對方的姓名作為“知道”的規范,一個美國人終身大約知道611人。但假如你是社牛,則終身中大概會知道800人。
不過美國人口相對我國要少許多。依據美國人口普查局估量的數字,2022年美國總人口約3.33億。而據我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開展計算公告》,2022年年底我國人口約14.12億,約為美國的4倍多,即使將上述研討結果擴展4倍,乃至10倍,也仍是達不到微信的老友上限。
一個美國人終身中能知道人的個數,平均值611,中位數 470 圖源:參考資料[1]
當然,假如你所從事的工作要求你有必要和許多人打交道,比方出售,這種狀況下是或許稀有千個微信老友的。
只不過,咱們真的需求知道這么多人嗎?
老友在精不在多
不論咱們是i人仍是e人,微信加了多少老友,終身中都只能同約150個人樹立安穩的交際聯系,這個理論便是聞名的鄧巴數。
1992年,羅賓·鄧巴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新皮質的相對巨細和集體巨細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揣度,依據他們的智力與交際網絡揣度出:人類智力將答應人類具有安穩交際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約是150人。其間,安穩的交際網絡指知道對方是誰,并了解對方與其交際圈中其別人的聯系。
依據150人的交際規劃,鄧巴還進一步指出,在咱們的終身中能稱為熟人(記住姓名、認出臉、有根本了解)的人只要100個,對互相都滿足了解的朋友約25個,而真實的“重要別人”不會超越5個。
圖源:參考資料[2]
這一規律被許多公司和安排應用在人力資源的辦理中。2007年,瑞典媒體報道稱,瑞典稅務局還重組了他們的辦公室,以保持在150人的約束之內。
但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究竟存在差異,鄧巴提出的“150規律”疏忽了人類為戰勝潛在缺點而開展出來的文明機制、實踐和社會結構,并沒有很讓人服氣。
2021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三位心理學家依據最新的人類大腦尺度、新皮質尺度的精確數據,經過數學模型擬合,終究得到了人類能保持安穩交際的人數規模的兩種狀況,分別為:3.8~520 和 2.1~336.3。
為什么這次得出的最高人數上限,遠遠高于鄧巴數的150人呢?
參加了上述研討的斯德哥爾摩大學人類學副教授約翰·林德以為,這證明了文明進化對人類認知的促進作用。從交際網絡的遍及到人們喜好的改動,在這些改動和進化中,人類的大腦也在產生改動,認知極限被擴展,因而可以承受更多的社會觸摸。
當然,這離微信老友的上限仍是很遠。
更重要的是,即使微信老友個數上限高達1萬,但咱們都心知肚明:里邊許多人都只是一面之交,乃至沒見過面的也不少,真實樹立“安穩交際聯系”的目標其實沒幾個。
究竟,變成好朋友是要花費很多時刻的?!渡鐣c人際聯系》雜志上宣布的研討結果表明:從知道的人變成熟人,需求共處50個小時;從熟人變成一般朋友,需求共處90個小時;從一般朋友變成好朋友,需求花費200小時以上。
2015 年,同濟大學王洪偉宣布文章《交際網絡的有用信息量研討———依據節點強度的剖析》,指出交際網絡開展得越巨大,用戶接納的有用信息量越少。人們期望經過交際網絡樹立與朋友的緊密聯系,會跟著朋友數目的添加而下降。
圖源:參考資料[4]
換句話說,即使咱們滿足社牛、知道的人滿足多,微信真的加滿了1萬個人,那也或許意味著咱們在“無關人士”上花費的時刻越多,花在真實好朋友身上的時刻或許就越少了。
并且,咱們也不或許和這1萬個微信老友都成為朋友。由于換算下來,這需求花費兩百萬個小時,也便是228年左右。
在人類還無法長生不老的今日,仍是把時刻花在更值得的人身上吧!
參考資料:
[1]McCormick, T. H., Salganik, M. J., Zheng, T. (2010). How many people do you know?: Efficiently estimating personal network siz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05(489), 59–70.
[2]Dunbar, R. I. M. (1992). "Neocortex size as a constraint on group size in primates".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22 (6): 469–493.
[3]Lindenfors P, Wartel A, Lind J. 'Dunbar's number' deconstructed. Biol Lett. 2021 May;17(5):20210158.
[4]王洪偉 任豪.(2015).交際網絡的有用信息量研討:依據節點強度的剖析.北京工業大學學報(05),693-701.
[5]巨浪.(2017).“鄧巴數”理論研討述評.隴東學院學報(02),83-87.
[6]《2021五一我國人“撒歡”陳述》
[7]《00后在QQ:2019 00后用戶交際行為數據陳述》
[8]https://ourworldindata.org/limits-personal-experience
[9]https://en.wikipedia.org/wiki/Dunbar%27s_number
作者:敏敏 冰清
來歷:我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