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需笑,就沒有輸。黃永玉的存在,證明了一個不會消滅的人道真理——人生苦,但人大于苦。
文|李斐然
修正|槐楊
拍攝|尹夕遠(除特別符號外)
黃永玉是我國終究一個俠客,這句話差一點就成真了。老家宅院里有一個打拳的道場,他5歲在這兒拜師學功夫,從小逃學,打過教師,打過惡霸,打過差人,上課熟讀《江湖奇俠傳》。12歲那年,他站在沙包架子底下做了決議——湘西漢子黃永玉,這輩子要當俠客,浪跡天涯。
可是,人生在想當俠客那天下午拐了彎。媽媽忽然宣告,家里孩子太多,他得脫離這個家,打包行李,明日就走。這是一個母親無法的決議,也是一個年代的宿命。宗族衰落,爸爸媽媽賦閑,跟從父親離家,幾個月后,抗日戰爭迸發,后來投靠叔叔,中學打架退了學,他和家人失掉聯絡,開端漂泊。
現在的他是一個畫家、作家、詩人、雕塑家、偶然的菜譜發明者和長時刻的拳擊喜好者。他平生最厭煩的一個詞叫做「前史必定性」,被他稱為「屁咧的前史必定性」。最好的依據便是他自己,以下兩份截然不同的人生閱歷都歸于黃永玉: